IT Manager 产品包含的数据采集层可以对网络设备(路由器、交换机、防火墙)、服务器、应用系统、数据库、存储设备等所有网络元素进行全面完整的综合监测,改变了之前管理不同网元需要使用不同管理工具的繁琐操作。
系统按照时间间隔进行定期的数据采集,满足不同的阈值设定,可以产生相应的告警,同时保存历史数据以供管理员查询和日后参考。
采集层包含大量的监测器,包括:
n 所有Windows NT性能监测器(PerfMon)。
n 应用进程状态,如进程使用CPU、内存、进程数量等。
n 数据库监测,如Oracle、Sybase、MS-SQL等。
n 对负载均衡设备和防火墙设备性能的监控,包括对F5、Radware、天融信防火墙、PIX、NetScreen等。
n 磁盘监测器,可以监测空余/已用磁盘空间,空余/已用磁盘空间百分比等。
n 文件监测器,可以监测目录文件数量、文件大小、文件新加内容、搜索指定字串等。
n 网络设备监测,可以监测所有支持SNMP协议的网络设备,如北电、思科、华为、3COM等。
n 系统资源监测器,可以监测系统CPU、内存、系统负载平均值、可用交换空间等。
n SNMP监测器,即用户自定义的SNMP监测器,基于SNMP OID,配置自定义的设备性能指标;对于自定义的指标,能够进行定时采集、告警、历史数据存储等处理操作。
n 用户自行开发的工具,即用户内部开发的监测工具或第三方监测工具。
系统层次结构图
分布式监测系统的层次结构可以划分为:数据采集层、数据层、应用功能层、表现层。
1. 采集层
主要功能是根据要求采集被管理资源和被管理系统的各种原始信息,包含性能数据、链路数据、故障数据等。
数据采集层将所管理的资源(硬件、软件等)参数可按照一定格式进行预处理,同时要求遵循标准的通信协议进行输出或被访问。
2. 数据层
主要是完成对采集来的各类资源数据、性能数据、告警数据的处理,形成对性能、配置、故障等的综合管理,实现对主机、网络、数据库、存储、备份、中间件以及应用软件构成的应用系统等的统一监测和管理。
3. 应用层
基于IT Manager统一的数据层,提供完善的管理功能模块和引擎。包括:性能管理、告警管理、资源管理、报表管理、拓扑管理、安全管理等模块。
4. 表现层
所有应用功能完全统一呈现,提供基于 Web 的图形化的管理界面,统一的用户认证和登陆界面。实现对被管资源的维护管理以及网管系统自身的管理,实现对被管资源的统一监测和管理,保障业务支撑系统的正常运行。
系统逻辑示意图
采用IT Manager设备,可以通过SNMP、SSH、Agent等多种方式实时采集IT业务平台环境中的各种网络设备、服务器、应用系统中间件以及私有业务系统的性能数据,还可以通过SNMP Trap和Syslog信息集成第三方网管系统,如Cisco Works的告警信息。
采集到被管资源的性能数据后,一般进行几个环节的操作,如数据的预处理,与IT的业务整合,性能数据的阈值检查,对超出阈值的数据产生告警信息并通过邮件、短信、声音、弹出窗口等方式通知给管理员